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創意的都市更新
將車站附近小社區
拉皮增加必要設施(如電梯氣密窗)
但就是不要使用汽車機車

不設汽機車停車位
整建完後要租或是出售
都會很受歡迎

可以用競爭方式給予補助

minjang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低碳社區 7成居民甩車 

 

 

全球節能減碳風盛行下,許多社區嘗試低排碳生活,德國沃班(Vauban)致力成為「零汽車社區」,減少汽車數量,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紐約時報報導,沃班社區位於德國西南方、近法國及瑞士邊境的弗萊堡(Freiburg)市,人口約5,500人。這裡七成居民沒有車,57%的人把車賣掉搬來這裡。沃班社區內禁止汽車通行,但未禁止居民買車,不過整個社區只有兩處可以讓人購買附有車庫的房子,還是在社區最偏遠的角落,光車位就要價4萬美元(約台幣131萬元)。

 

2006年完工的沃班,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永續發展社區。沃班原為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的陸軍基地,戰爭結束時由法國接管,20年前交還德國。因此沃班的街道都很狹窄,原本就不利於汽車通行。

 

沒有汽車,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怎麼過?餐廳、銀行和商店等平均分布在社區內步行可至的範圍,不像歐美大城市,得開車到商店集中的大型購物中心。社區有通往弗萊堡的輕軌電車,居民若要到IKEA買大件家具,或想去滑雪時,也能向社區公有車中心租輛汽車。若是日常採購,只要在腳踏車後加掛推車就行。

 

根據歐盟環境署的資料,車輛排放廢氣占溫室氣體的12%。選擇住在沃班的居民,都具有高度的環保意識,認同無車社區可造就較高生活品質的理念。

 

任職媒體公關的社區居民海珍.華特走在蒼鬱的街道上,腳踏車輪咻咻旋轉聲和兒童的嘻鬧聲,蓋住了偶一為之的汽車引擎聲。她說:「以前有車時,日子過得很緊張,我比較喜歡現在的生活。如果你有車,就會常常開車。很多人搬來這兒沒多久,很快便搬走了,他們不習慣沒車可開。」

 

2009/05/13 聯合報】

minjang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部份地區由於山高水急水資源長期不敷使用,且經濟快速成長、工商業發達、人類活動頻繁之狀態下,國人始警覺水資源之重要  但普遍僅關注在地面水的截流惟仍不重視地下水的利用與資源之保育與管理。 

 
 目前隨著資訊化之潮流,地下水管理工作之精確度亦可藉助相關之地下水模式之輔助來提升。如何以地下水
模式來進行地下水區之水量評估,擬藉由該大尺度之初步判釋後,再就實務上之小尺度,研提如何落實各水井可允許核發之地下水水權水量,以達到模擬與實務結合之全面性管理目標。

 高縣美濃水庫是為滿足大高雄都會區民國90年以後的自來水需求而規劃興建,可滿足南部地區到民國110年的公共給水。工程費近新台幣500億元,台電公司與台灣省自來水公司也將斥資興建發電廠、供水工程。美濃鎮民及環保團體強烈反對美濃水庫的理由,首先,水庫位在美濃峽谷平原的頂端,壩址距離聚落1.5公里,水庫是土石壩,且位在斷層帶,一旦天災地變或戰爭,壩址崩坍,洪水傾洩而下,將危及下游5萬多名客家族群的生命財產安全。其次,水庫區附近擁有熱帶試驗林及大型蝴蝶谷,且有台灣鄉土作家鍾理和的故居,水庫興建後,珍貴自然生態及人文資產將付諸流水。日治時代就計劃興建美濃水庫,但發現壩堤位在斷層帶上而放棄;水壩區都是板頁岩會風化成碎石,不適合興建水庫。

   荖濃溪上游地形幾乎全部都是土石流的堆積物,溪旁的山頭都是礫石層,經調查為一萬七千年前發生土石流所造成,容易崩塌,越域引水工程在九十四年曾因引水口遭土石掩蓋,而將堰址遷移四百公尺。去年莫拉克颱風引水口再度被土石流淹沒,顯示這裡根本不適合進行越域引水工程。越域引水工程耗資二百一十二億元,但每天只能提供六十萬噸水,目前荖濃溪已設有伏流井,每天可提供十三萬噸以上的水。每座井造價兩億元,如果能興建十座伏流井,只需二十億元,卻可至少提供一百三十萬噸以上的水。
  
  本人非常認同探鑿伏流井的作法,伏流井匯聚的是淺層地下水,而非更深層的地下水,河川水位夠高才能有效的引導河川水流到伏流井,透過土地的滲流作簡單的過慮,荖濃溪是否要增設伏流井,個人認為恐須搭配設置攔河匽,應先與學者專家研商並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調查分析,增設伏流井可同時考慮於河川地內設置人工濕地做配套,避免枯水期水量過少,伏流井也可以設置於河川高灘地以節省用地費。


   

 

minjang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農地休耕政策自1997年實施迄今,台灣農地休耕面積已超過30萬公頃,休耕面積首度超過耕作面積,農地休耕引發了農地如何利用的問題,農地利用要符合經濟效益、糧食供應、WTO的規定及戰備儲糧的實際現況,政府的農地休耕政策不能停留於休耕補貼階段,應積極融入環境生態復育、淨質能源生產、農村景觀美化的農地再利用觀念,凡是有助於環境生態復育、淨質能源生產、農村景觀美化的農業行為,包括符合生態保育的耕作方式,只要是對環境正面效果的農業,都應予以鼓勵補助,農地休耕政策不僅造成大批農地閒置,農民與政府也無法受益,形成惡性循環。

政府對於調整生產的農田,個人認為應積極輔導間做輪做,降低對化學肥料之依賴,生產量少質精之農產品,並依WTO之規範做好綠色措施,以達農業之多元化,進而維護農民的所得,獎勵金可以鼓勵休耕農地種植生質能源作物,更應鼓勵成為綠色油田,以取代休耕政策;除此,政府也應輔導種植集中性的大面積景觀作物,以美化農村景觀,增進生活與生態機能,營造碩大便是美之花海及青青草原景觀,如向日葵、波斯菊、百日草、油菜、青葙等,並結合休閒觀光功能,創造休閒農業,政府並可利用休耕農地來造林,種植高價值經濟林,以達生態景觀、經濟效益、降低空氣污染、防治土石流等目標;政府應鼓勵休耕農地大面積的種植飼料用玉米、大豆、高梁等作物,供給平價飼料給予畜牧業及養殖業者,而玉米既可轉變為製造酒精的原料,又可當飼料,玉米穀物外殼又是可分解塑膠的重要成分,在國際玉米嚴重短缺下,玉米是非常良好的環保經濟作物;而多元化的農業經營更可引進藥草植物種植,如薄荷、當歸、川芎等,香草植物,如迷迭香、薰衣草等,香料植物,如胡椒、肉桂、八角等,香水植物,如玫瑰、桂花等,結合農業特區及休閒產業,以增進觀光收益,也可以休耕農地作為復育稀有植物、鳥類、昆蟲、動物的棲息地,以達生物多樣化,甚至培養生物天敵以消滅害蟲,以營造美麗又環保的台灣新農村。

minjang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有公設保留地適用容積移轉」,是一項深遠影響的土地政策:可以填補大額的補償金缺口,因為容積的給予是政府口袋中最容易拿出來解各種疑難雜症,又不用付半毛錢的法寶。必要的容積移轉可以使我們的環境值得驕傲且美麗動人,解決經濟問題及改善公共環境。都市計畫的公共設施計畫是經過整體規劃構想才建構出來的,其容積移轉是其財務配套作法。如果在原來都市計畫中沒有可行的財務計畫,而又沒有配套公共設施的興設,則很容易造環境品質低落的都市計劃。

  都市計畫容積移轉辦法適用的土地中,古蹟、紀念性建築物、私有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這些建築物原本在原有都市計畫區內就是有容積的建築用地,所以把這些為了公益而無法興建的未使用容積移轉出去,提供作為公共空間使用的可建築土地,是一種符合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正確作法,可有效改善都市環境或景觀。

   容積移轉一定要先有容積移出區,當然也必須要有容積接收區,而且這些接收區的區位及規模應該都要有增加容積的條件(例如大眾運輸場站附近或新開發地區),而且也要有其他公共設施配合(例如公園學校等)。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容積移轉政策大幅實施,一方面除了將在原有都市計畫區中心內造成大規模的都市更新外,甚且在可以降低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的需求。

顯然地,適當的容積移轉將會是都市更新循環的開始,不僅將有助於彌補財政赤字,更將促使環境改造更為快速。

minjang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